☰ Menu
当前位置:长江水利网 新闻中心 专题集锦 正文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人民长江报  作者:王莹 吴齐  时间:2025年01月17日

浩浩长江,昼夜不息,绵延6300多公里,宛若一条金腰带,勾画出中国经济最华美的图景。

过去的一年,长江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以下简称“节约保护局”)全面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工作部署,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齐抓并举,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水“朋友圈”不断扩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地下水保护进一步强化,助力万里长江清水绵延;加强水质保障综合治理,织密水质安全监测体系,全面护航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长江流域奏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华美乐章。

节水优先

凝聚惜水护水“向心力”

“现在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预埋在地下的喷灌设施就能伸出头来,喷洒出均匀的水珠,跟‘下雨’似的。”2024年3月23日,正值“世界水周”期间,由长江委和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进高校联合行动走进华中农业大学,与48所高校交流高校节水技术与实践经验,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和节水产业发展。除了节水进高校,节约保护局还积极与企业、社区协同联动,拓宽节水“朋友圈”。

“贯彻节水优先,就是要让节约用水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过去的一年,节约保护局锚定建机制、树榜样、延触角、挖内涵,凝聚节水“向心力”,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讲好长江节水故事。

2024年5月1日,《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节约保护局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推动《条例》宣贯落实工作——

制定《条例》宣贯工作方案,长江委党组举办中心组(扩大)学习《条例》专题辅导暨2024年度长江委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

结合“党支部联学联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渠道,营造学《条例》、懂《条例》、守《条例》、用《条例》的良好社会氛围。

组织专家,为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等省(直辖市)水利系统讲授《条例》,从《条例》出台背景、立法过程、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系统解读。

对标对表《条例》条文,围绕节水管理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条例》贯彻落实,加快提升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对照《条例》要求,推动节水管理基础性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发展节水产业,以高质量节水管理服务助推新阶段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

节约保护局还组织成立节水志愿服务队,走进机关、校园、社区、乡村、企业、网络,传递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生活理念。借助“长江水宝”吉祥物形象,节约保护局衍生开发出系列节水表情包等,深受群众喜爱。同时,以“长江水宝”为主角的《今天,你节水了吗?》等“长江·惜水护水”系列科普动漫广获好评,长江节水文化版图持续出“新”。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2024年,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节约保护局先后赴江西等6省份,指导91个县(区)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甘肃、宁夏等2省份24个达标县(区)开展核查。

2024年,长江流域全过程节水管理再上新台阶。节约保护局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开展火电用水定额及湖北省级用水定额评估,完成江西省服务业等用水定额发布前审核。严把开发利用入口关,完成节水评价审查16项,开展流域农业、工业用水效率分区评价。强化成果数据复核,督促指导江西等7省份深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将291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纳入监管,召开座谈会共商强化监管举措,开展节水调查,摸清720家单位节水管理情况。跟踪7个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最新进展,督促其持续提质增效。

强化节约用水监管。组织开展甘肃省、湖北省年度节约用水实地检查,对兰州市水利局等6个水行政主管部门和20家用水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形成问题清单,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召开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水管理座谈会,完善长江流域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系统,将291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纳入监管,推进提升用水效率。持续开展江西等7省区市720多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约用水情况调查,进一步掌握用水节水管理情况,夯实节水管理基础。指导制定整改方案,开展现场督导,完成重大引调水工程审计发现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浪费问题整改销号。

一年来,节约保护局坚持推动节水产业发展。搭建节水产业交流平台,组织相关高校、企业代表交流节水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经验。指导江西等7省份理清思路,落实推动节水产业科技创新要求。发挥技术优势,积极筹建长江流域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指导7省份加强金融支持节水制度供给,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据统计,7省份累计实施该类项目197项,吸引社会资本6.79亿元,节水效益显著。

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引领表率作用更加有力。2024年,节约保护局持续巩固节水机关建设成果,印发长江委公共机构节水器具普及更新工作方案,从源头到终端、从硬件到管理持续强化全过程节水;机关大院内节水器具、水计量器具、绿化喷灌覆盖率达100%……打造出以技术改造、精细管理、宣传教育为抓手,以节水智慧监管平台应用、节水文化建设渗透融合为特色的公共机构节水“长江委模式”。

保护优先

守牢水安全底线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节约保护局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健全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夯实突发水污染应对机制,持续加大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力度。

进一步健全“日监管、周处置、月通报、年考核”生态流量监管机制,2024年累计发出预警短信726条、处置单145份、月度通报12份,督促责任省份落实管控措施,重点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组织排查460条跨省河流294个断面631个工程生态流量确定状况,在先行先试核定6条河湖29个工程生态流量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核定2条河流6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1个断面生态流量目标。排查21个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推动3个工程设施改造,持续完善流域生态流量目标体系,推进泄放设施改造。

继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督促安徽、江西、云南、四川4省完成2023年度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现场抽查发现17个问题的整改。调研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陕西等7省(直辖市)的60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编制完成2024年度《长江流域(片)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报告》。指导流域各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制定工作,向水利部报送349个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复核成果。组织对长江流域25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109项全指标监督性监测。

按照水利部部署,组织审定流域5省份17条母亲河(湖)复苏行动方案,督导地方落实年度修复措施,动态掌握每条母亲河(湖)复苏行动工作进展及成效,组织编制水文监测分析专报,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及视频调度,保证了2024年复苏目标的实现,向水利部报送了复苏成效评估报告,湖北省长湖作为行业亮点在《中国水利》以“母亲河复苏路,长湖新生歌”专题报道。完成了有关水体生态流量、水体连通性等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的评价工作,推动流域内10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30个长江流域内水安全新问题水利整改工作,督促5省对15个媒体反映问题水利整改工作。

印发陶岔渠首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发现、高效应对五里川河锑浓度异常事件。联合生态环境部长江局印发2024年长江流域汛期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预警信息,进一步夯实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提前谋划丹江口库区及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及时开展滁河水系襄河、沅江水系梅江河等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进一步守牢水安全底线。

一年来,节约保护局组织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复核及典型地区地下水水位调查与管控工作;配合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复核,完成地下水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地下水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挺膺担当

护航净水永续北送

积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全力推进“316号文”“297号文”各项水利任务落地落实。

制定委内分工方案,印发2024年度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工作台账,协同各有关部门按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加强信息报送,报送4篇政务信息,编制9期工作简报,10期《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和中线总干渠水文水质监测分析评价月报》,协助起草10期信息专报。

归口管理追加预算项目。组织申报并成功争取7794.69万元资金,保障重点工作落实,提请委领导主持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项目管理要求,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组织开展中期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库区及16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对26个国家重点水质站常规水质监测频次由每月1次加密到3次,开展了3轮109项全指标监测,对20个出入库断面及3个雨量站开展污染物通量监测,按月对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尾矿库下游河段的20个断面开展例行水质监测,实时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

治理更加有力。推动消落区发展绿色种植,以开展联合巡查督促库周6县(市、区)落实消落区农药化肥的禁用。组织库周7县(市、区)农业面源污染调研,采集检测15个控制点252个土壤样品,系统分析流域内69个控制单元农业种植情况。现场调查汉江上游21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推动2个工程完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核定黄龙滩断面及6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对生态流量不达标的通报力度。

及时发现、高效应对五里川河铁锰指标异常。针对3月份以来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老灌河支流五里川河水质监测指标连续出现铁、锰及pH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地方并要求采取长效举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周密组织溯源工作,采集水样、河道沉积物、矿渣及废矿区土壤等样品共50组,溯源锑污染主要来源,评估当地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构建老灌河温口汇合口以下-淅川河道重金属输移模型,研判库区及陶岔渠首水质风险影响。

牵头承办应急演练。组织700余人,调动73台(套)设备,会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十堰市人民政府,承办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中线总干渠联动水质安全保障应急演练,实现“多场景联动,多点位网络推演”,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协同能力”的预期。

陶岔渠首长期稳定或优于Ⅱ类水质以上,2024年292天符合I类水质标准,2次在丹江口库区发现桃花水母。

立足新时代,筑梦新征程。节约保护局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牢记初心、守正创新,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为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筑牢坚实根基。

责任编辑: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