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无恙,大江安澜,法治铸魂。
违法事项爆破拆除,把3万余立方米库容“还给”丹江口,“动真碰硬”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等各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助力“国之重器”从“分治”到“合治”;违法项目整治现场同步以案释法,“沉浸式”普法走深走实……过去的一年里,在水利部坚强领导下,长江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求新求变求突破,真抓实干求实效,为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沃土提供法治“活水”。
2024年11月24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环湖村,丹江口水库东岸,爆炸声响起,一条长120米、宽7米的道路成功爆破,在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约6公里处,升腾起白烟。
违法项目,依法拆除。“丹境之眼”项目全称为淅川县环库区生态廊道试验示范项目生态旅游工程,包括约2.23万平方米的广场和2731平方米的道路,项目建设方为淅川县林业局。因广场和道路都位于库区管理范围线以内,侵占水库库容,必须严加管理。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发现问题后,长江委充分发挥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职责,与河南省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协同发力,爆破拆除违建项目,恢复3万多立方米库容,彰显了对水事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针对石泉水库大规模网箱养殖问题,与陕西省水利厅合力推进整改,石泉县河长办已组织开展网箱养殖排查整治……为保障流域水质安全,2024年,长江委的法治成效可感可触。
——首次修订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流域执法协作样板。组织陕西、湖北、河南省等地,召开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推动联席会议向深向广拓展,创新打造流域执法协作样板;历经10年的联席会议制度首次修订,更加成熟完善、发挥更大效能。
——强化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实现库区立案查处“零的突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专项执法行动,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和执法案件台账,共梳理问题线索291条,立案查处140件,一大批侵占河湖等水事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惩戒,长江委在库区立案查处实现“零”的突破。
——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执法质效持续提升。加强水行政执法,指导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执法案件3800余件,其中长江委直接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件,下达责令改正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16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编报长江委年度监管事项事中事后监管计划,对81个取水许可项目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完善水行政执法制度,修订《长江省际边界重点河段采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相关制度。召开首届长三角地区长江干流区域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三峡库区水行政执法合作机制座谈会、澧水流域江垭水库共管共治合作机制座谈会,新建三个执法协作机制,畅通执法管理信息渠道,奏响长江高水平水行政执法“合奏曲”。
护佑江河,良法为基。作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年多来,以良法促善治的大好局面正在大江两岸铺展开来。
在其护航引领下,2024年,长江委梳理长江保护法中涉及水利部门和长江委的职能职责,编制完成《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报告》《长江保护法履职情况汇总表》;率先在全国水利系统组织开展地方涉水法规年报梳理工作,编制印发《长江流域片地方涉水法规年报(2023)》。
与此同时,深化流域区域立法合作,长江委首次配合地方开展立法工作,起草申报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以湖北省政府规章颁布实施,并推动重庆市、湖北省开展三峡水库管理协同立法,依法助力“国之重器”从“两治”到“共治”,从“分治”到“合治”。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一年,长江委还组织开展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保护立法研究,编制完成条文初稿,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调研,协调推进“三省五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力促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区域协同立法,破冰前行。
为配合做好水法修改工作,协助水利部政法司召开水法修改和水行政执法专题调研会,多次研提水法条文稿修改建议报部,配合开展防洪法修订前期研究;配合修订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颁布施行。
累土不辍,丘山崇成。伴随各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以长江保护法为统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正不断成熟完善,为新时期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基础。
“我们将以案为鉴,推动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丹境之眼”违法项目整治现场当天,以案释法活动同步开展,长江委政策法规局(水政监察局)副局长邓涌涌如是介绍道。
活动现场,一块块展板竖立,介绍“丹境之眼”案件详情,普及丹江口水库治理保护、河长制等相关知识。陕西、湖北、河南3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南阳市、淅川县有关同志在此观摩现场,了解案情,交流经验。
“丹境之眼”以案释法活动只是长江委组织相关地方政府创新普法形式的一个缩影。长江委还组织湖北、湖南两省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环江垭水库3个县级政府,围绕江垭水库5个水事违法典型项目开展以案释法等沉浸式普法活动。
创新是手段,机制是根本。这一年,长江委步履不停——
创新建立诉讼案件分析机制。收集整理长江委诉讼情况,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共性”“个性”对策建议,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和政策调研。会同中线水源公司确定12个环丹江口水库水利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选址并逐步开展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环库水利法治宣传带。
……
以“宪”为纲,以“法"为本,长江委多元化普法的同时,突出重点,提升法治宣传质效。
紧抓“关键少数”,让宪法学习“实”起来。国家宪法日当天,长江委领导、委总师、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委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60余人参加了水利部举办的“12·4”国家宪法日专题讲座,深刻认识宪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依法治江管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层共同学法,宪法普及“广”起来。国家宪法日一早,宪法宣传就在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路22号、惠济路49号小区开展起来,长江委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宪法读本、宣传纪念品300余份。同时,长江委法治办连续三年邀请委法律顾问开展普法进乡村、团委联合法治办和长江工会在长江干流鄂赣、赣皖省际边界重点河段执法基地开展“执法体验日”暨“宪法宣传下基层”主题宣传等活动,营造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大江东去行程万里,厉行法治初心如一。长江委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让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推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力量。
“不用亲自跑到现场,还这么快速,太满意了!”“一个星期左右,审批就办下来了……”近日,成都铁路局下属公司某工作人员在通过网上申请办理新建一座大桥行政许可审批时,激动地发出了感慨。
以往他办理类似的项目审批,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通过行政审批流程优化、“一网通办”,有效减少了申请人到现场跑路次数,节约了申请人的时间和成本,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群众身边的“小变化”,折射法治建设的“大实效”。这一年,长江委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依法行政的温暖与便利——
夯实依法治江基础。组织召开长江流域及澜沧江以西区域(含澜沧江)水政工作经验交流会;印发《长江委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推动机关部门、委属单位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并向水利部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
优化行政许可服务。修订《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全年受理行政许可事项331项,办结319项,许可受理公示317项,许可决定公示305项,满意度、好评率保持100%;对26件部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法律意见。
强化依法决策机制。完成委内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14件、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合法性审查165项;落实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交委主任办公会法律顾问意见9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专业优势和参谋作用,开展“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提供日常法律服务咨询25次,成功化解涉及长江委的民事争议2起,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起、行政诉讼案件1起。
此外,规范办理议案提案和法规征求意见,妥善处理信访举报事项和省际水事矛盾纠纷……一项项努力和成绩的背后,见证着长江委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努力打造全国水利依法行政一流品牌。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江委将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在依法治江、依法护江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奋勇向前,让法治清流奔涌长江,永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