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当前位置:长江水利网 新闻中心 专题集锦 正文

创新引领“长江之变”——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的长江实践亮点走笔

来源:长江水利网  作者:贾茜 岳鹏宇 周瑾 刘霄 杨敏 杨珺 梁宁  时间:2025年01月17日

长江浩浩夺隘而出,万壑归流笃定向东。

2024年,又一个标志性年份。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启幕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春天的故事”翻开新篇章。

长江,沐浴改革新风,勇立潮头弄潮,古老的河床上涌动着新鲜的水流。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长江保护治理开发事业,锚定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牵好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的“牛鼻子”,以改革创新为“鼓点”,为新时代江河治理持续贡献长江智慧。

民生为本  御洪更主动

长江,从未停止过向东的奔涌,亦从未放慢过对革新的探求。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建设安澜长江,科学把握长江水情变化,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

锚定“安澜长江”建设目标,长江委持续推进长江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4年,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带队深入鄱阳湖、洞庭湖、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沅江、金沙江、綦江等重要江河调研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集全委之力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研究制定新的长江防洪方略,科学审慎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和安全区布局,推进洲滩民垸分类管控与治理,提出规划期内安澜长江建设顶层设计。

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及时跟踪督促杜家台、华阳河、康山、珠湖、黄湖和方洲斜塘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研究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2024年汛期,长江干流出现3次编号洪水,部分地区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多条支流发生超历史、超保证洪水。

长江流域“最强防洪军团”展现“拳头效应”,53座控制性水库累计拦洪282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影响和损失,全流域控制性水库群齐奏拦洪、削峰、错峰“最强音”。

“当前,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洪水防御更加主动。”谈及长江流域防汛减灾工作新“常态”,长江委总规划师、水旱灾害防御局局长徐照明如是说。

一年来,长江委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筑牢“三道防线”,努力形成覆盖“天空地水工”、贯通“云雨水”的完整监测感知预报预警链条。

长江流域的防汛抗旱,是全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典型缩影。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长江委以改革创新为“钥匙”,牢牢掌握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主动权。

发展为要  供水更完备

今天的长江,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水资源输出地。大江上下,一条条互连互通的河湖,一道道纵横交织的人工水脉,成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长江注脚”。

2024年,长江委运用创新思维,紧紧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深度参与国家水网建设规划。

做精技术咨询,做深调查研究……一年间,长江委国家水网建设专家全力以赴夯实技术支撑。

顺利完成16省(区、市)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审核,推进区域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指导地方推动四川引大济岷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及时受理完成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规划同意书审核……

202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十周年。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受水区调水超68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有序推进。

长江委专家不舍昼夜,攻克天堑开展技术研究,精准精确实施工程调度,全身心托举南水北调、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等一系列跨流域调水超级工程从梦想照进现实。

与此同时,高质量守护国家水网“结”点,创新推进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精准指导流域各省运管矩阵试点区域和试点水库建设,聚力推进丹江口等6座委管试点水库建设,科学运行管理水利枢纽工程……

发展是硬道理,水资源是硬约束。2024年,长江委人创新起笔,全力做好供水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绿色为先   护水更周密

长江,从唐古拉山走来,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更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既是历史责任,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要义。

破题“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长江委人在治江实践中探索创新解题。

一年来,长江委紧紧围绕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一核心,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速河湖生态复苏步伐。

持续完善生态流量目标体系,组织确定85条(个)跨省河湖131个断面生态流量目标,核定6条(个)跨省河湖36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目标。

强化河湖生态流量动态监管,每月向流域19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通报不达标情况,并督促开展处置,长江干支流生态用水保障程度持续提升。

加强重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指导地方开展17条(个)母亲河(湖)复苏行动,实现阶段性复苏目标。成功开展金沙江梯级、三峡水库和汉江中下游生态调度试验17次。

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推动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强化许可采区、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监管,保持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推行砂石采运管理电子单,着力加强采运销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提前完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监督指导河南、湖北、陕西、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实施增发国债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做大河湖保护“朋友圈”,会同江苏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2024年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凝聚流域区域部门治水管水合力,共抓长江大保护。

而今,漫步于长江之畔,但见水清岸绿、草木欣欣,长江母亲河再次展现出“一江碧波东流去”的壮丽画卷。

技术为“钥”   管水更智慧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

一年来,数字孪生长江建设完成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应用示范,从凝聚共识到合力推进的成长蜕变,数字孪生工程、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硕果累累——

以丹江口、三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字孪生先行先试任务已完成并投入运用,先行先试成果不断迭代优化,多个省、市、县级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如期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已不断走向深入,为长江治理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撑。

回望2024,数字孪生丹江口实现大坝性态、库岸稳定、水质状况的同步跟踪与逐日动态推演,在2024年水利部数字孪生现场会上得到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数字孪生汉江在支撑丹江口水库2023年汛末提前蓄水计划编制、汉江流域6项水量调度计划的编制、助力汉江2024年1号洪水防御中充分发挥“四预”功能,为取得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双胜利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持。

数字孪生三峡聚焦三峡工程“十大安全”需求,在应对长江2024年3次编号洪水中,提前5天预报1号、2号洪水及其量级,及时发出加强堤防防守和洲滩人员转移的预警;在守护库区安全方面,有效支撑了汛期沙峰和消落期库尾减淤调度,全年减淤390余万立方米,支撑400余件涉河建设项目许可事项审批。

数字孪生江垭皂市科学预演洪水演进情况,助力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险情处置,支撑专家通过拦洪调度最大限度减少澧水入洞庭湖水量。

盘点2024,数字孪生水利先行先试项目“多点开花”。数字孪生丹江口、汉江、江垭皂市、三峡全部完成先行先试建设任务。数字孪生丹江口、数字孪生三峡被水利部评为“十大样板工程”,相关成果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建设典型案例。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助力流域监测站网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正是紧要之时。

今日之中国,信息技术正加速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长江委人以只争朝夕之心,加快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建设,以智慧管水实绩与时代同频共振!

高效为纲   用水更合理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关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关乎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长江委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强化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持续完善流域水资源调配协调机制、精准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全力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工作;

坚持从严管控,加强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持续强化取用水管理、提升水资源管理与调配能力、持续推进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确保水资源管理规范高效;

坚持节水优先,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加强全过程节水管理、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强化节水宣传教育,促进非常规水利用,持续提升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坚持保护优先,不断健全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母亲河(湖)复苏、大幅提升突发水污染水利应对能力、稳步推进水文水资源监测及信息发布……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用数字说话,以成效检验。

2024年,长江委人持续实践,只为更好地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促进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批复实施水量调度方案河流增至12条,金沙江等13条跨省河流年度水量调度管理稳步推进。

推动江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59567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服务业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累计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达197项,吸引社会资本6.79亿元,目标节水量5833万立方米。

精准调度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2023-2024年度累计供水83.37亿立方米,受水区生态补水12.16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供水任务和生态补水任务。

审批4例年度水权交易,年交易水量达8210万立方米,实现用水权交易数量和交易水量的双增长;办理昆明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取水权质押信息备案登记,在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领域开展有效探索。

利用全国取用水管理平台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数据、水资源监控数据、用水统计直报数据等,构建动态发现流域违规取水问题线索排查整改复核按月清零机制……

和谐为基   治水更协同

“三、二、一,起爆!”2024年11月24日下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环湖村,丹江口水库东岸,随着一声令下,爆炸声响起,一条长120米、宽7米的道路成功爆破,拉开“丹境之眼”违法事项现场整改序幕。

近年来,在水利部指导下,长江委协同丹江口水库管理部门及环库相关地方政府,对库区违法行为“零容忍”,创新探索协同治水新模式。“丹境之眼”违法事项的整治,正是长江委联合各方大力推进协同治水的产物。

2024年,长江委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管长远,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和法治管理,不断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推进立法建设、完善联合机制、强化依法治江,奏响长江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合奏曲”——

《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于2024年4月正式实施,标志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法治保障更为有力;《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通过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并印发,立法建设成效显著。

结合采砂巡江执法,持续开展长江干流鄂赣、赣皖、皖苏省际边界辖区专项执法巡查。全年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980余人次。

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武汉海事法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关于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府院联动联席会议机制的备忘录》……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是保障“清水北送”的“生命线”。在这里,体制机制和法治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越发凸显。

2024年,长江委持续发挥长江防总平台、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深化战略合作,推进汉江流域2400个气象水文站、405个水工程等“天空地水工”监测信息共享;开展2次汉江上游河湖库管理保护专题调研,召集鄂豫陕三省召开专题联席会议,进一步完善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跨省河流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组织召开2024年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印发《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行政执法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专项执法行动;联合南阳市人民政府开展“丹境之眼”违法项目现场整改暨以案释法活动……

时光无言,映照赤诚初心。“长江之制”的制度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长江之治”的治理效能,长江委人以春水破冰之姿态,不断探索流域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健全完善之道。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的关键之年。长江委将进一步系统统筹全流域治理、全要素治理、全过程治理、加强流域区域协同,加快推动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治理体系,以“长江之变”紧跟时代大潮。

责任编辑: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