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在委党组的坚强有力领导下,节约保护局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各部门、单位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奋力推进“316号文”“297号文”部署落地实施,圆满完成了69项任务的年度工作及水利部交办事项,有力保障了陶岔渠首水质全年稳定在II类以上,I类水质292天,占比80%。2024年库区2次发现桃花水母。
按照委党组安排,将该项工作总体汇报如下:
一是组织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委党组始终把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全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委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十余次,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委领导多次深入现场专题调研,统筹协调工作实施。制定2024年度重点工作方案,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督办事项。组建汉江流域中心,争取追加预算7794.69万元,保障重点工作落实。
二是监测体系更加严密。“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取得阶段性成效。新改建31座自动水质站,实现库区及16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对26个国家重点水质站常规水质监测频次由每月1次加密到3次,开展了3轮109项全指标监测,对20个出入库断面及3个雨量站开展污染物通量监测,完成丹江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工作,开展25条河流和库周部分区域13类水源地风险源遥感解译,完成2轮河湖库“四乱”地物遥感图斑解译。
三是综合治理更加有力。指导水源区6省市完成增发国债项目4756.6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十四五”规划剩余的1810平方公里治理任务。编制《丹江口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并报部印发,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指导地方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21个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推动2个工程设施改造。组织700余人,调动73台(套)设备,牵头承办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中线总干渠联动水质安全保障应急演练,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畅通了机制。施肥期对消落区58块重点种植地块开展5轮现场巡查,督促禁用农药化肥。
四是工程调度更加精准。迭代升级数字孪生汉江流域、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重点调水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有序推进。科学防御汉江2024年第1号洪水,丹江口削峰81.1%,拦蓄24.29亿立方米洪量,实现防洪蓄水“双赢”。编制汉江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精准实施水量调度,向受水区供水83.37亿立方米,向华北地区生态补水8.11亿立方米,“双超额”完成任务。开展4次生态调度试验,抑制汉江中下游水华、促进鱼类繁殖等生态效益显著。
五是联防联控更加强化。夯实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及时发现、高效应对五里川河水质异常事件。1+3+5水行政执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立案查处139件,下达责令停止(改正)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132件,推动“丹境之眼”违法项目爆破拆除。指导公布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名单,深入推进跨省河流联防联查联执联治,完善跨界河湖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室组地”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协同监督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共享。持续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的水资源调配机制,规范调度秩序。
六是信息报送更加及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信息专报编报工作机制。报送政务信息4篇,配合起草信息专报10期,完成水质评价报告12期,动态反映工作成效。联合新华社开展“南水北调中线行”主题采访活动,为“人人尽责”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25年,我们将切实落实部党组和委党组部署,确保如期实现“316号文”第一阶段主要目标。一是科学制定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强化2025年追加预算项目管理,强化台账管理和工作调度,抓紧抓实抓细各项任务落实。二是持续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入库通量监测、洪水期全过程水质跟踪监测。三是强化防线外推,强化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持续开展应急演练,做到水质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告知、早处置”。四是进一步夯实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等5项协调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查联执联治,内聚合力,外聚共识。五是积极谋划“十五五”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顶层设计和2016-2030年预算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