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长江委庆祝51国际劳动节

获奖感言

一颗种子根植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个人置身于优秀的集体才能有所成功,这份荣誉属于全体长江水文人。一路走来,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感谢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感谢后勤保障团队的精心组织和细致服务,感谢同事们的支持鼓励与陪伴。获奖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会牢记肩上承担的责任,以永不懈怠的精气神,努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继承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继续努力拼搏完善自我,为新阶段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先进事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023年11月11日,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全国决赛尘埃落定,杜思源问鼎桂冠,一举创造了女选手在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站上了水文行业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也创造了参加工作三年就勇夺第一的奇迹。

杜思源初到单位就奔赴了抗洪第一线,此后为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她严格按照新职工培养计划做起。工作以来,她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不敷衍推脱,力求最快最好完成,她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细节,认真严谨,工作有条理、有执行力,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2021年3月,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举办第七届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参加工作不久的杜思源勇敢报名参赛。她白天向老同志们虚心请教技术技能,晚上在家自学理论知识和水文规范,每日勤奋练习,最终在大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此后,11月她又参加2021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长江水利委员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荣获水文勘测项目二等奖、理论知识单项第一名。

2023年3月起,长江委水文局组织的长时间和多轮次的高强度的集训与选拔就正式开始了。杜思源认真拟定了学习计划,每晚学习到12点后。作为参加工作不久年纪最小的女选手,杜思源相信勤能补拙,她积极主动向各位教练老师请教,通过多听、多看、多做,多思,如此反复,不断加强练习。她还善于观察总结,特别注意取长补短,用细节、规范、灵活应变弥补力量、速度、敏捷。为了能全方面适应环境变因,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都坚持练习,更是在每日训练中刻意锻炼四肢力量,增强体力。一次次高强度训练和选拔,她稳定的优势逐渐凸显,关关难过,她关关闯过。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坚强、刻苦自律、乐观聪慧的女选手,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惧挑战的勇敢,鼓足不服输的一股劲儿,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走到了全国大赛的决战关头。

个人简介:杜思源,女,汉族,1998年2月27日出生于重庆万州。2020年7月从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8月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万州分局从事水文勘测相关工作至今。

  • 2021年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第七届水文勘测技能大赛
  • 赤壁蒲圻无人机比赛集训
  • 工匠杯水位雨量比赛
  • 工匠杯水质比赛
  • 水文上游局集训

获奖感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作者能荣获这份殊荣,我深感自豪,感谢长江委和汉江集团公司给予我的发展平台,感谢各级领导、同事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这一荣誉属于奋战在治江事业中的每一名水利人!荣誉与使命同在,责任与担当在肩。我将持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耕一线、深入研究、深化实践,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用实际行动守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三个安全”和汉江安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先进事迹

“匠心深耕在一线 江河砥砺护安澜”

丁洪亮系水利部长江委汉江集团公司工程部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是丹江口水库及汉江集团所属水库防洪调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调度及水资源管理的技术领军人才。多年来,他匠心深耕在一线,矢志不渝守初心,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汉江安澜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三个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他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研究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并推动实践。2018年6月,组织实施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促进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繁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2020年以来连续多年组织实施丹江口-王甫洲库区生态调度试验,有效抑制水草过度生长,改善了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他全面参与组织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生态补水工作,截至2023年底,向北方生态补水超96亿立方米,北方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地下水位回升,周边生态系统“焕发新生”。他统筹协调提升汉江集团所属电厂的发电效益,汉江集团所属电厂近三年发电量屡创新高,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了实效。

他积极践行“两个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人民群众守牢水安全底线。2020年7月,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超保证水位,他主动协调配合为长湖撇洪,有效缓解防汛压力,获水利部表扬。2021年、2023年汉江超长汛期,他亲自担任“党员应急突击队”队长,主动放弃节假日坚守一线带班120多天,成功防御了汉江上游超20年一遇秋汛,保障了汉江中下游防汛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推动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等研究并实践运用,实现丹江口水库多蓄水、蓄好水,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夯实基础,为北方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他组织团队耗时多年潜心研究的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于2020年获批实施,使蓄满率不高的丹江口水库于2021年首次蓄满,2023年再次蓄满。截至2024年2月18日,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方供水620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受水区直接受益人口1.08亿人,为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 交流工程管理
  • 讨论技术方案
  • 与枢纽运行管理人员交流防汛形势
  • 在防汛调度室指导防汛工作
  • 与丹江口大坝合影

获奖感言

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在此,我衷心感谢湖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长江委领导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感谢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这枚奖章,是对一线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充分肯定!我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扛起责任、砥砺前行。在长江大保护最前沿,以更专业的工作态度和更无畏的敬业精神,瞄准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需求,勇于创新,积极奉献,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美丽长江贡献青春力量!

先进事迹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用青春奉献科研,用奋斗提交成绩单。侯轶群入选水利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4项,副部级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8篇(SCI/ EI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行业标准3项。2021年获“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企青年组)银奖、2021年获“第三届长江委最美一线职工”称号、2023年获“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20--2021年度被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积极融入绿色发展、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侯轶群主要从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重点关注领域为涉水工程生态学效应及减缓措施,围绕水系连通性修复、过鱼设施建设等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多年来,她专注涉水工程洄游通道研究、鱼类基础行为生态规律辨识、江湖连通方案制定、智慧化过鱼效果监测等技术。在国内创新性开展以过鱼设施流速设计为目标的鱼类游泳能力测试、鱼类趋流性试验研究,建立了64种长江及其它河流鱼类、近100000小时试验的游泳能力数据库。为湖北汉江雅口、碾盘山、兴隆等45座大中型过鱼设施项目提供了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其中负责设计方案的峡江鱼道、夹岩升鱼机、汊河集船闸鱼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过鱼效果,被新华社、央视、地方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广泛宣传,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瞄准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需求,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方面担纲重任。侯轶群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府间合作项目、水利部948项目及长江三峡、葛洲坝等重大涉水工程的过鱼设施研究。全程技术负责汉阳水生态所沿岸带栖息地模拟实验厅的设计建设与试验研究。主持科研课题24项,主笔技术报告31个。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鱼类对复杂水流环境的行为响应机制、流域连通性模型、流域洄游通道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室内试验、原位观测研究鱼类在上溯、下行洄游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辨识鱼类在摄食、避难、繁殖过程中的驱动机制,解析大坝典型过鱼对象的时空分布及洄游迁移规律。通过分析工程-自然交互作用下鱼类分布、阻隔工程、连通性恢复措施和生境格局的演变耦合关系,鱼类在空间和近、中、远期的分布演变趋势,系统评估流域工程建设运行条件下各关键节点的多维度、多层级的连通性动态受阻状况,构建水库群河段纵向连通性模型。开发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分式规划算法,构建“干流-支流-区段”的洄游通道优化恢复与调控体系,研究洄游通道恢复工程排序策略,提出流域内在不同拦河大坝工程通过修改、改造或新建过鱼设施以恢复洄游通道的优先次序,为流域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勇于创新,在建立生物生境通道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侯轶群从事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创新点体现在针对现阶段连通性恢复工程相对单一和孤立的状况,以满足流域鱼类洄游通道恢复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针对流域-区域洄游通道阻隔和破碎化进行整体性评估,建立面向流域的分阶段、分目标、分层次、分区域的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决策系统。

勇于承担责任,坚守保护生态第一线。多年来,因项目不同,每年的试验地点和试验类型都不相同,从前期的调研、试验方案制定到试验设备运输、试验场所选择、试验场地布设、试验鱼类采集,再到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女同志,野外出差数月,她无畏困难,多次完成工作任务。如疫情期间,该同志根据当地防疫指挥部的要求,前往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开展鱼类行为研究。正当研究工作进入试验阶段,家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家人需全部隔离。当时,举国闻武汉新冠色变,消息迅速传遍整座县城,非常时期的工作不得不隔离停工。对家人的担心、当地人的侧目、试验进程的焦虑交织一起,她默默承担着无法言语的压力。隔离结束后,金川县发生了十几年来最大的洪水和泥石流,通往实验水池的道路被淹没了。侯轶群和同事每天背着背篓往返实验地点,提心吊胆地防范着泥石流、断水、断电、试验仪器被冲走等突发状况。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她和同事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试验。这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在大渡河支流完成的鱼类上溯洄游原型观测研究,数据非常珍贵,对当地的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支撑,目前早已成功运用到金川鱼道、丹巴过鱼设施的设计建造中。

个人简介:侯轶群,女,副研究员,1986年生,中共党员。2009年到水生态所工作。在推动绿色发展、推进长江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 学术报告会
  • 青年志愿科普
  • 党员示范岗
  • 日常科研工作
  • 幸福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