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武当云谷1号变电站正式投运;5月13日,陈家港变电站弘源碳化硅公司新建项目配套供电设备完成安装调试;5月22日,武当云谷1号数据中心成功接收云谷变电站电流输入并安全平稳运行48小时……
一个个好消息传来,水电公司为汉江集团公司两大重点项目建设“保供电之战”连连告捷!
2022年年初,集团公司将“水电公司要完成弘源碳化硅公司、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等新建项目配套供电系统建设”的任务明确列入了总经理工作报告之中。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电力须先行。水电公司切实肩负起“先行官”职责,全面开展弘源碳化硅公司制品原料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及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项目两大项目的配套供电系统的建设。
陈家港变电站迎来“新成员”
5月13日,陈家港变电站全站110千伏系统停电,为站内的“新成员”——弘源碳化硅公司制品原料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供电系统设备提供调试验收的专项“服务”。
早在3月初,水电公司已开始着手为这一项目的配套供电系统统筹安排前期工作,在陈家港变电站新增一回110千伏和35千伏出线电源。“此项目是弘源碳化硅公司重点项目建设的动力保障,水电公司高度重视,我们必定全力以赴。”作为供电系统建设现场负责人的水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钢介绍说。
然而,迈出的第一步就遇上了“拦路虎”——场地空间有限的陈家港变电站面临新增设“成员”的需求。水电公司充分考虑空间利用、反复对比方案,最终选择拆除变电站原有围墙区域,发扬愚公精神,把一座小山夷为平地,扩宽了场地,为供电项目建设提供了“硬条件”,最终智取“拦路虎”。
场地空间紧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施工场地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问题。水电公司一方面坚持实行项目监理制度、工作票制度,另一方面安排专人监护、安装醒目护栏等,严把“安全关”。其次,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场,施工受阻的难题也随之而来,水电公司采取转运设备、人工开挖等方式,全力保障施工进度。疫情、天气等不利因素也不期而至,水电公司凭借着“实干+巧干”的拼搏劲头,最终一一“过关斩将”。
“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水电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合理安排工期进度,细化施工内容,协调配合用户端建设,按时间节点井然有序推进系统建设,严格做到了“保安全、赛质量、抓工期”。
“配套供电系统是弘源碳化硅公司新建项目的‘能量之源’。我们积极承担起“中间纽带”作用,实现供电先行,为重点项目尽快达到预期生产规模和生产产能提供电力保障。” 水电公司经理郑玉民如是说。
陈家港变电站的“新成员”建成后,丰富了站内出线回路、提供了更多设备间隔,同时也带来了运维力度需求的加大,在确保配套供电系统从建设期平稳过渡到运维期的“赛道”上,水电公司正持续发力。
“从无到有”的2座云谷变电站
5月16日,云谷2号变电站内,水电公司职工正全神贯注地开展主要设备的带电试验,为后期正式投运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武当云谷项目需求,一期配套供电工程需在园区内建设两座35千伏变电站。自3月初进场施工到4月15日云谷1号变电站投运再到如今,水电公司用“神速”完成了变电站的“从无到有”。
“另辟蹊径”与工期赛跑。“云谷1号变电站的建设面临工期紧、高标准等压力,我们积极采取土建施工、内部电气安装同步进行等措施,既保证了安全质量,又极大缩短了工期,为顺利完成时间节点任务奠定了基础。”水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部长左云峰介绍。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每天制定日计划工作安排;提前沟通设备、材料等采购情况,确保不影响施工进度;成立专班小组,协调配合交叉作业……水电公司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彰显了“先行官”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A级数据中心配套”的高标准要求,水电公司在前期准备、设备品质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在建设前期开展了大量的学习调研,‘取其精华’运用到云谷变电站中。”左云峰说。此外,云谷变电站还率先用上了新型先进设备——“精巧”且“体力强”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能耗小、抗短路能力强、噪音低等优势显著。不仅如此,在开关手车、保护装置等设备的选择上,水电公司也“吐故纳新”,不断对标国内一流设备水平,只为有效保障设备后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我们常开玩笑说,大家都是‘5+2’‘白+黑’。”项目一线职工打趣道。自从项目建设以来,水电公司职工加班加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两座变电站终于“拔地而起”、高质量投运,为1号数据中心“双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项目建设的“战场”上,冲在前,做在前,为项目建设提供电力支撑,为项目建设运行提供着安全稳定的“动力之源”,水电公司“先行官”的角色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