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当前位置:长江水利网 新闻中心 专题集锦 正文

拔节生长正当时——写在武当云谷1号数据中心投入使用之际

来源:长江水利网  作者:张丽麟  时间:2022年05月31日

汉江河畔,碧水流淌,丹江口大坝巍峨矗立。

坝前右岸城区的大数据产业园内,已建成这栋3200平方米的1号数据中心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分外醒目。室内,A机房各项设备调试完成,随时待命;室外,项目园区建设已初具雏形,两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具备送电条件,万事俱备。

5月30日,武当云谷1号数据中心顺利通过投运试运行验收,1号数据中心A机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集团公司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全体参建人员保质保量、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的辛勤结晶。

1号数据中心外景

审时度势 武当云谷应运而生

项目的诞生,是集团公司审时度势,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随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然成为国家基础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经过详细的前期调研和考察,集团公司将目光投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武当云谷项目作为发展新业态的重要抓手列入集团公司“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毗邻,武当云谷项目是基于集团自身优势而建,也是集团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的有益尝试。”据大数据公司副经理张涛介绍,丹江口水利枢纽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而丹江口水库的深层冷水资源能为数据中心机房提供有效散热途径,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先天条件。项目规划建设6栋数据中心和1个展示中心,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一期拟建9200平方米数据中心和3200平方米数据中心各1栋,以及供电供水配套设施。

方向已定,后续工作迅速铺开——

2021年7月24日,集团公司与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就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月23日,项目在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合作单位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11月22日,项目成为丹江口市首家“五证同发”工程建设项目,具备正式动工条件;11月30日,1号数据中心土建工程正式动工……

崭新的1号数据中心A机房

“要加大客户资源引入,1号数据中心于5月底建成投运。”汉江集团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为1号数据中心建设明确了目标。“要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的同时,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项目建设过程中,集团公司领导多次率队前往项目现场查看工程建设进展及安全生产情况,开展监督式调研,尤其是在1号数据中心冲刺建成投运关键阶段,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打通“任督二脉”。 

科学谋划  安全供电保驾护航

电力是数据中心重要的核心资源,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供电保障。

按照项目规划,一期配套供电工程需在园区内建设两座35千伏变电站。接到这一重任,水电公司高度重视,组织专班编制相应供电工作方案,及早全面启动供电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单位现场勘察专用变电站,提出初步构想。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水电公司克服数据中心供电分二期建设存在的施工规划、供电设备高可靠性选型要求等一系列难题,形成工程初步可研报告,顺利通过评审。

武当云谷2号变电站预防性试验现场

为确保项目配套供电系统建设按照进度安全有序推进,水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周期性跟进项目进度,进行现场指导,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部,由专班负责变电站建设。

“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按照A级数据中心标准进行建设,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变电站建设,完成好这一新任务。”水电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左云峰信心满满。

自今年3月初变电站进场施工以来,工作专班克服重重困难,加强现场作业协调,有序推动建设进度,在前期全面开展预防性试验、现场验收暨试运行并经过多轮次仔细检查调试后,5月22日下午,武当云谷1号数据中心成功接收云谷变电站10千伏高压电输入,所有设备运行正常。5月23日晚20时,1号数据中心成功实现双电源双路送电,为机房正式投运夯实了基础。 

披荆斩棘  同心助力早日投运

“要加快推进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尽早投产见效。”汉江集团2022年一季度运营管理分析例会上,集团公司领导再次对项目建设提出要求。

3月1日,武当云谷项目1号数据中心实现主体结构封顶;3月10日,武当云谷项目1-A号数据中心开工,项目一期工作面全部铺开、全面发力,工程建设进入奋力拼抢冲刺的快车道。

火热的1-A号数据中心建设现场

项目建设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

每天在工地上奔走,马不停蹄协调处理各种综合事务的大数据公司工程部员工孙强伟,和同事们一样,没有节假日、休息日,虽然辛苦,但看着1号数据中心从无到有,再到拔地而起,他的内心激动而自豪。“能为项目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虽然辛苦,也值!”孙强伟笑着说。

奋斗身影不仅在工地一线,集团公司机关安排到大数据公司交流的三位小伙子,自去年底参与项目建设以来,主动融入公司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既能上工地前线贴近学习,又能服务公司高效运转,一项项制度的印发执行,一个个合同的规范订立,一份份单据的快速处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使命担当。

从拿到“五证”到投运的半年多时间里,大数据公司集结多方力量,在安全、质量、进度方面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为1号数据中心安全投运按下了“快进键”。

园区道路施工

今年1月以来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和3月以来严峻的疫情形势,给1号数据中心工程建设带来极大挑战。“恶劣天气影响室外施工进度,疫情使得项目建设中不少关键设备无法按时订(到)货……项目建设遇到了不少困难。”大数据公司工程部负责人黄清平介绍,“但我们的进度始终没有落下。”

挑战当前,大数据公司积极应对。一方面,公司与参建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抓施工进度,正月初四春节假期还没结束,项目就已正式复工。复工后,大数据公司全员上阵,“5+2”“白加黑”,忙到夜里11、12点是工作常态。另一方面,公司会同地产公司、水电公司、汉江润北公司做好项目园区和35千伏变电站区域施工组织协调,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投入、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开展夜间作业。

克服疫情影响,公司及时更换设备厂家,加大跟进设备订购及供应力度,狠抓安全管理,统筹开展立体交叉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工作人员在1号数据中心A机房安装光纤

在冲刺投运的关键时期,白天公司全员一线值班之外,大数据公司党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到工地一线开展夜间值守,当好与施工单位现场协调的桥梁,主动服务保障项目重要节点顺利实施。

随着难题逐个攻破,工程建设也跑出了“加速度”——

继1号数据中心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后,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紧随其上,土建、场平等根据天气状况交叉加速进行,A机房模块化机柜完成安装程序……仅用2个多月,1号数据中心便进入投运的收尾阶段。

“1号数据中心的成功投运,将成为‘智慧十堰’坚实的数字基础底座,更为下一步1-A号数据中心的建成投运起到标杆和引领示范作用。”张涛表示。

顺着张涛手指的方向,与1号数据中心相邻的1-A号数据中心基础结构已全面封顶,进入地上主体结构建设施工阶段,一栋92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数据中心数月之后也将呈现,届时将提供机架数约1100个,容纳1万台高性能服务器运行。武当云谷项目一期早日全面建成投运,正是项目建设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距离“将武当云谷项目打造成为全国最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朱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