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近日,湖北省图书馆公布第九届长江读书节“十佳遴选”名单,长江出版社4种图书入选,其中《长江这10年》入选“十佳荆楚图书(10本)”,《哲学的石头》《汉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汉东曾随——考古发现的神秘王国》入选“推荐图书(50本)”。
《长江这10年》作为一部深刻反映长江10年巨变的重大主题作品,以纪实文学的手法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这10年走过的历程,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面貌,探寻长江流域的巨大变迁,见证“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绿色发展奇迹。今日之长江,影响着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不仅岁岁安澜,也利益南北,实现了“高坝起、平湖阔,水网通、生态美”的和谐发展。作家李鲁平用脚步丈量长江,撷取沿岸风物,以点带面,以小见大,通过对河流与城市、乡村故事的温情扫描,展现10年来长江流域的伟大成就。长江历来是一条改革之河、开放之河,一直向着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奔涌前行。该书正是抓住了长江“流变”的主题,不仅记录了长江地理风物的更迭,还与长江的人事变迁产生了深度关联,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打磨,都将这种“流变”贯穿始终。同时,作为一部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的中国式地理样本的创新作品,该书在展现长江景致的同时,也链接了很多文化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阅读长江变化的文化通道,也为长江流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做到了“既呈现长江文明的丰富与辉煌,也展示长江文明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哲学的石头》是一部独具匠心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文化随笔集。作者从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文本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重点围绕《红楼梦》的创作主旨、客观意蕴和艺术特色,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所思所想。作者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他从繁华堕入困顿的人生后,必然产生“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全然忘怀现实人生,在思想上充满了一种热烈的恋世情怀,正是这种矛盾使得小说展现出来的客观意蕴丰富而复杂,同时也带来了写作风格的卓异。全书从43个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文章尽管是散文的笔法,但思想的火花和学术的逻辑一直贯穿全书。作者在充满激情的叙述中,探讨并解读《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作家身世、创作过程、作品结构、主要情节和人物、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以及与其相关的作品与人物。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晓畅明白,是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优秀入门之书。本书荣获第八届(2023年)湖北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千百年来,汉江三千里干流纵横东西,数百条支流辐射南北,留下了绚烂多姿的历史文化遗产。《汉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物质类、非物质类)系统整理了汉江流域内的水文化遗产,其中涉及丰富的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如运河、陂塘、堤坝等水利工程类遗存,以及多彩的涉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许多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但未能列入名录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学作品。这些都记录了历代治水的艰辛与不易,也为后世水利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套书图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汉江水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水文化,既可作为行业内人士了解古代优秀治水理念的参考,亦可作为全民普及水文化知识的读本,对展示汉江流域治水历程,弘扬水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震惊世界,其背后跨越了西周到战国中期700余年历史的曾(随)国也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汉东曾随——考古发现的神秘王国》依托古曾国系列贵族墓考古发现及专家研究成果,对曾(随)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全书分为九章介绍了曾(随)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内容涵盖曾(随)国封国、崛起,与楚国复杂关系走向等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曾(随)国的科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以扎实的考古材料为根基,以通俗的表达为纽带,实现了学术资源向公共知识的转化。本书是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推动曾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