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当前位置:长江水利网 新闻中心 长江要闻 正文

土家村寨日子美——长江委全力助推石柱村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长江水利网  作者:方历娇 邵明磊  时间:2024年12月04日

“太有意思了!稻草捆扎、箩筐接力运稻,这些我们在田地里干的活,没想到还能变成比赛项目。”“现在下单,正宗的土猪熏香肠,就可以包邮到家,品质绝对放心……”11月中旬,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稻香石柱,欢歌花桥”第四届农民运动会暨网络直播助力农产品出山活动在石柱村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农趣”十足,农副产品直播带货也受到当地村民的喜爱,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图景铺展眼前。

石柱村是宜昌市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四年多来,长江委不遗余力帮扶石柱村,驻村工作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使这个偏远的土家族村寨有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产业发展兴旺,人居环境、道路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保障,走上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路子,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

因地制宜,绘制发展蓝图

2024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北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第一要务,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产业,从事农业也可以致富,农业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长江委规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驻村以来一直将产业发展作为驻村帮扶的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自身行业、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培育富民产业。

产业如何培育?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2021年8月,长江委工作队刚进驻石柱村不到一个月,便邀请长江设计集团编制了“多规合一”的石柱村“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相当于石柱村发展的顶层设计。

“专门为一个乡村编制发展规划,放眼全国也是很少见的。”这是一个综合规划,包括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等重要内容,围绕石柱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石柱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茬接着一茬干!2023年6月,由长江设计集团宋华波担任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与长江委政法局秦宇、机关服务中心何亮成为长江委驻石柱村第二批工作队。眼下,驻村工作队依托石柱村“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2024年制定的23件工作项目已完成21件,还有2件正按计划表推进,持续推动石柱村产业发展。

石柱村村委会宣传告示栏显示,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同比增长13.7%。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

转变思路,产业做强做大

石柱村村委会的对面,有一家“秭大仓”农产品加工厂。眼下,冷水米、菜籽油正在加工、包装、发货,工厂老板郭飞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米卖的不错,国家认证有机冷水米了。”郭飞介绍,2016年回村创业时,村里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特色不明显。2021年,工作队进驻石柱村后,为石柱村引入市场主体——湖北玖歌农旅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引企入村”后,集中流转土地并带动农民在沿河两岸种植冷水稻,同时建设加工厂“秭大仓”。

“工作队不仅指导我们发展产业,还帮我们畅通销售渠道。”他介绍,工作队指导公司在秭归县城开了一家石柱农产品专卖店,还帮助企业线上销售,2024年在工作队的积极申报下,冷水米获得国中欣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有机认证,年销售额将近150万元,较上一年提升了15%。

穿梭在自家泉水梨种植基地,石柱村九畹之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洪荣满脸笑容,在长江委帮助下,泉水梨打开销售渠道,给种植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合作社共有200多名户社员,普通种植户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种植大户年收入超过4万元。”刘洪荣介绍,2024年泉水梨销售额40万元,其中长江委帮扶销售达三分之一。

为了村民和集体增收,2024年长江委出资60万元,收购九渡溪电站并进行扩容改造,资产划归村集体所有,发电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村民分红。目前,所有权人以购买价16.8万完成过户,正在进行设备组装中。

“倘若不是长江委购买,电站我是不会卖的。”电站原所有权人向长双感慨地说,他在村里面经营的茶厂“圣天茶”,工作队驻村后,茶叶年销售从30多万增加到50多万,其中长江委销售帮扶占销售额的一半多,“长江委如此倾心尽力,我记在心里的,现在要是不支持,那也说不过去了。”

行走在石柱村,沿河冷水稻、路旁泉水梨、半坡茶满园、高山生态菜、生态旅游村的产业发展布局正在全速推进。

村容村貌靓了,产业搞上去了。2022年,石柱村获评“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宜昌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村”“清廉村居市级典型村”,2023年,石柱村获评“湖北省乡村振兴‘头雁’示范村”。

生态优先,保护青山绿水

在石柱村村委会不远处,一面绘制土家族民族特色的手绘墙面格外引人瞩目。走进去,民居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交错、花香扑鼻而来,这里是打造的马家坝特色村寨。

“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现在不想出去了。”长年在外打工的李天龙,现在留在了村里,盘算着打造特色民宿,对村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还介绍,长江委不仅帮助修缮了自家房子,考虑到其大学在读的儿子骨关节损坏,曾在家休学一年,每年资助其子2000元,这让他“非常感动。”

为搭上这趟“农旅融合专列”,同村马洪林投入30万元改造的农家乐,宛如一座小花园,“游客多起来了,就考虑开了一家农家乐。”

石磨、农耕工具、文化墙……往前走几步,是马家坝特色村寨的文化小广场。村民马尚喜说,小广场原本是他家的一块闲置地,现在这块地充分利用,他也很乐意。

夜幕降临,马家坝灯火通明,明亮温暖。工作队驻村后,为整个石柱村装了515盏路灯,“晚上出来遛弯儿,再也不担心摔跤了。”

翻天覆地的改变,除了马家坝特色村寨项目改造,长江委还通过花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争取村级公园等项目,有力带动了石柱村旅游产业发展。仅2023年,石柱村旅游收入超20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1年以来,工作队连年邀请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人才中心、机关服务中心等单位进村开展电商培训、捐赠图书、人才培训等,提升乡村振兴的战斗力和内驱力。

“你是美丽中国的一幅山水画,门前流过九畹溪,坡上开着迎春花。季节是调色板,白云是写意刷。现代三峡桃花源啊,示范乡村,幸福土家。”离开石柱村时,长江委老科协文艺小分队携原创歌曲正在第四届农民运动会闭幕式上倾情上演,这首歌的歌名叫《幸福的石柱》。

责任编辑:周子励